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媒体关注
        “月亮湾”里的温暖和爱意——记市社会福利总院孤残儿童的“类家庭”爸爸妈妈
        来源:老年周报   发布日期:2023-02-15 17:54   访问量:

        亚亚刚刚还跟爸爸一起搭着积木,一看到樊老师,就开始发嗲了,“哈哈哈”不停,像只活泼可爱的小袋鼠挂在了樊老师身上。然然也被逗乐了,面部表情非常丰富,还坐在椅子上边看电视边拍手。“哈哈哈哈哈哈……”“月亮湾”里荡漾着一片笑声。

        在365bet官方网站下载_英国365bet日博_数字365吉凶相城区新福路700号的西南角,有一栋叫作“月亮湾”的三层小楼,里面和普通住宅小区无异,一共18套,每套三室一厅,住着“六口之家”。自365bet官方网站下载_英国365bet日博_数字365吉凶社会福利总院于2013年10月开设“类家庭”养育项目后,孤残儿童除了能获得院内专业的康复、特教、医疗、养育服务,还能与社会爱心人士组建“类家庭”。在这些爱的小家里,他们可以与普通孩子一样感受家庭温暖,获得父母的爱和纯粹的幸福。用心浇灌、以爱护航孤残儿童的王正奇、牛延霞夫妇,就是“月亮湾”104室的一对爱心夫妻。

        结缘 一次选择,踏上“爱”的旅程

        2019年12月30日,50多岁的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王正奇、牛延霞在老乡张艳华的介绍下,简单收拾了行囊,准备前往苏州应聘“类家庭”父母。此时,家中独子已在广州组建家庭,小孙女有亲家帮衬着带,在家人的支持下,他们决定试一试。

        牛延霞清晰记得,当时他们拉着一个行李箱,下午4点多,坐上了K50次从齐齐哈尔发往苏州的火车。一路36个小时,牛延霞就一个想法:年纪大了,在老家种地干不动了,如果能顺利在“人间天堂”苏州带孩子,院里还包吃包住,是个美差事!但是心里没底,路上牛延霞问王正奇:“没有被聘上咋办?”王正奇宽慰她,把心态放在旅游上,能留下最好,如果不行,反正行李不多,正好欣赏一下苏州的好风光,随时可以回家。

        2020年1月初,夫妻两人进入总院面试,性格直爽的牛延霞告诉面试官,“我们喜欢孩子,家人也支持,想给党和政府分忧”。在应聘“类家庭”的基本条件满足后,他们又进行了体检,最终顺利在“月亮湾”104室安家,养育的4个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身体和智力上的残疾,有智力障碍、唐氏综合征、脑瘫等。王正奇说:“来之前听老乡说起了这里孩子们的情况,我们有准备。”

        心声 一声“妈妈”,让他们无悔付出

        刚入住没多久,新冠肺炎疫情就暴发了,牛延霞夫妇除了照顾孩子们的日常饮食起居、养育照料、康复辅助等工作,还要做好家园环境消杀,配合院里进行核酸采样等。“一开始以为要自己摸索着带这些娃,毕竟不了解孩子们的脾性,害怕带不好,刚开始给肢体残疾的孩子穿衣服,有点不利索。但总院特教老师、康复师、社工全程参与,给我们专业的培训和指导,也让我们迅速适应了这个角色。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需要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,当听到会说话的乐乐对我叫出那声‘妈妈’,我觉得值了。”牛延霞微笑着说。

        战“疫”三年,牛延霞夫妇和总院所有的干部职工一样,全身心投入、全天候陪伴在孩子身边,以一腔热情奉献着真情,竭尽全力呵护孤残儿童成长和生命安全。当初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们,现在对他们产生了情感依恋。王正奇说:“跟孩子在一起就开心,每一天过得都非常快。”

        牛延霞一直有一个畅游烟雨江南的园林梦。3年里,受疫情影响,她扎根在总院,仅在2021年出过3次门,一次是院里组织的春游活动,她陪着孩子们去了一趟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,还有两次则是去社区注射新冠疫苗。牛延霞打趣地说:“到现在,我还没有机会去市区的园林景点游玩。不过,现在疫情趋稳,一切都好起来了。”1000多个平凡的日日夜夜,牛延霞夫妇始终耐心地陪伴在4个孩子身边,没有向院里请过一天假。

        互助 “家”的温暖,“点燃”孤独的童心

        “类家庭”的爸妈们互帮互助,亲如家人。“当初就是家庭里的一个爸爸热心地帮忙介绍,我才能去到周边的学校做场外保洁。学校防疫管理非常严格,这样我对孩子们也有了交代。不过,碰到院内封闭管理,安全起见,我们也会请假,全力配合好总院防疫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。”王正奇说。

        当初介绍牛延霞夫妇的老乡张艳华,要比他们早一年半加入“类家庭”。在坚守的4年半时光里,张艳华夫妇给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呵护。去年7月,张艳华因儿子要在北京做开颅手术,第一次请了假。“因防疫落地隔离,耽搁了些时日,儿子出院后我就立马回来了。当时孩子们知道我要离开一段时间,小眼神里有了失落感,让我心酸不已,特别是临走时,悦悦的那句‘妈妈,再见’……”回想那段时间,张艳华便打开了话匣子,“我去北京照顾儿子的那段时间,小佳雨产生了分离焦虑,一直不肯吃饭。怕爸爸一个人照顾不来,我将小佳雨托付给了牛延霞夫妇,他们爽快地答应了。有了老乡帮忙,我心里特别安心。”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,有全体“类家庭”父母一起暖心守护。

        “常态化的疫情封闭管理,让我们失去了自由。我因此有过疲惫和焦虑,但是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。他们都是特殊的孩子,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关爱。院里的‘家校计划’,让我们更多参与陪伴孩子的学习教育、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。孩子突然开口叫妈妈了、上课玩游戏笑得非常欢、会自己搭积木了……在老师和社工们的指导下,我们及时地把这些记录到孩子们的《成长记录》里,一点一滴地留下孩子的成长变化和轨迹。看着他们一天天快乐成长,我们非常欣慰。”牛延霞说。

        因为喜欢孩子,所以选择了这份工作。“类家庭”父母们与全体总院人一起,努力给孤残儿童创造充满关爱、生活无忧、安全无虞的成长环境。这份厚重的爱,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盏暖灯,孩子们也终会在这份质朴的温情中绽放美丽光彩。

        相关稿件